千龍湖拓展訓練(拓展訓練活動策劃方案)
一處湘江古鎮群,半部湖湘文化史”。望城的本色是紅色,望城的底色是古色,望城的亮色是綠色。現在的望城,手捧千年文化的“寶藏”,正需要創意的火花。以文創設計及創意為核心,建立望城文創品牌, 打造出望城文旅“新形象、新產品、新業態”全新模式的第三屆錦繡瀟湘湖南文化旅游創新創意大賽之遇見望城賽事,讓全國文創設計者和文創專家歸心望城,創意引爆古鎮文化之魂。
全景IP打造“產鎮人文”靖港古鎮
距湖南省會長沙25公里的靖港古鎮瀕臨湘江西岸,這里昔日的天然良港,歷來商賈云集,素有“小漢口”之稱。靖港在歷史上既是兵家常爭之地,又是商貿發達的口岸,如今已是人文景觀較多的古鎮。
靖港古鎮雖經歷歲月沖刷,但古街、古廟、老房、深巷仍保存完好。古鎮現保存“8街4巷7碼頭”即保糧街、半邊街、保健街、保安街、少先路、興農堤、橫堤、南岸堤、大巷子、桐仁巷子、當鋪巷子、正義巷子、大河碼頭、義正碼頭、蔡家碼頭、汴河碼頭、楚河碼頭、桐仁碼頭、廟灣碼頭。古鎮建筑既保存了清代的建筑風格,又突出了江南水鄉的建筑特色。古鎮里保留木結構建筑占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宏泰坊”、“育嬰堂”等清代晚磚木結構建筑保存較為完好,這對于研究清代建筑和江南水鄉傳統建筑具有重要的意義。

靖港人杰地靈,英才輩出。有黃埔第一期學生、經十軍軍長、抗日先遣隊總指揮、獨臂將軍劉疇西;被稱為“革命母親”的陶承;有98抗洪英雄侯德仁;有全省十大藏書家胡應龍等。而李靖、曾國藩、陶承、王首道等都與其有著歷史淵源。
靖港著名的八大碗獨領美食風騷。什錦雜燴、魷魚筍子、八寶果飯、清燉牛肉、魚和虎皮扣肉,它的每一道菜皆選材嚴格,配料講究,制作精細和烹飪得法。而靖港小吃豐富而精彩,涼發糕、麻圓坨、椿卷、杯子糕......包容而獨特,小巧而雅致,其中一些別具一格的傳統小吃,非靖港人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而其制作工序的精致和研究,制作水平的成熟和老道,讓人眼花繚亂。由此而來的是靖港小吃對游人食欲的挑逗和滿足,香、甜、咸、辣、酥、脆、軟、韌諸般口味之嗜,都可以在自己的選擇中找到相對應的享受和欣悅。靖港小吃也由此聲譽在外。

昔日“因水而旺”的“小漢口”靖港,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踏遍泥濘無所懼”的木履業、油鞋業和“雨雪無憂盡管行”的雨傘業,“黃亮如金白似銀”的銅業和“青天白日鬼吹燈”的金銀業,其中因質量上乘而得“滴水不漏盆和桶”之譽的圓木業,更是靖港傳統手工業的佼佼者。除了圓木、油紙傘,靖港的剪紙、香干,手工桿秤、火培魚,紙風箏等工藝都久享盛譽,甚至在八十年代,靖港“望江樓”鞋廠的一種布鞋(又名懶鞋)仍遠銷全國。
諸多文化元素聚合,方能釋放最大的化學動能。在獨臂將軍劉疇西,“革命母親”陶承的紅色文化,“8街4巷7碼頭”遺址余溫,擊水揚波散發著獨特舌尖文化的小食......這些包裹著靖港古鎮文化氣息的古建筑與古民俗,每一樣都有著靖港獨特的魅力和神秘光環。
靖港古鎮打造文創主題古鎮,就是要把歷史演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民居、事象、藝術、環境、生產以及一種抽象的文化內涵、風格、古韻分為系統的、四通八達的人文旅游經緯圖軸IP,作為特色古鎮建設的主導創意產業,新業態模式展現的特色精品客棧、餐飲、游樂體驗類場館,以特色非遺產品及文創產品全新詮釋著靖港古鎮的新形象,最終形成一個生態與生活、生存“三生融合”的體系特色古鎮。
據介紹,靖港古鎮計劃通過第三屆錦繡瀟湘湖南文化旅游創新創意大賽之遇見望城活動實施古鎮文化資源創意設計升級項目。通過全新策劃吸引游客的引領性新業態項目,為游客提供吃住玩的服務體系,不僅為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提供巨大機會,為非遺類和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團隊及個人提供實體店場地及租金的支持,同時還對自帶流量的品牌商家進行資金支持和租金支持,也進一步推進靖港古鎮文化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幫助景區提升業態,加快建設“文化名鎮、人文旅游重鎮、公園城市美鎮”,打出“最古鎮”的文化IP,促進“產鎮人文”的更好融合。
強IP突圍主題公園單一圍圈
當下,在我們進入互聯網3.0時代的時候,圍繞我們生活的文創、文旅行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熱詞——IP。而IP和主題樂園的結合,逐漸成為行業探索和變現的熱點方向。但是主題樂園不是蓋好就行,“強化體驗,打造IP”才是做強之路。
以望城區柏樂園為例,這里是湖南首家擁有“機動游樂+水上游船+萌寵動物園+海底世界+親子互動樂園+拓展訓練基地+度假酒店魚美食+水鄉古鎮”共八大旅游板塊的主題游樂綜合體。一進園子,滿眼都是IP,1個擁有100多種動物的萌寵動物園,1座4D環幕動感影院以及鱷魚島、龜谷、漁廊、鬼船、月老廟主題園區,還有6棟風格各異的主題酒店和餐廳,不得不說一句,柏樂園在不遺余力地打造著自己的IP王國。

有了好的主題并不是制勝法寶,另一個關鍵在于,創造屬于柏樂園獨一無二的IP,圍繞該IP所衍生出地表最新最全的體驗和產品集群全,且關聯產業收入超過主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走出同類主題園區困境的秘籍。
新穎的IP就像是一個爆紅的熱點一樣,如果沒有持續的延伸推動和時間沉淀,很可能浪潮過后就被人遺忘在腦后了。所以,柏樂園的IP形象需求在具有代表著園區文化的“大耳狐”、“小熊貓”或“鹿”為設計原型的基礎上,在打造自己專屬的IP之時,為園區特色卡通吉祥物命名更需要考慮到IP的續航力和延伸力,只有能夠形成獨有的亞文化效應、多業態發展的IP才有長久存在的生命力。
柏樂園作為旅游產品中的主題公園,進入主題園區的游客成為了第一層次產品的消費者;與主題公園配套的游樂園、動物園、酒店、餐飲成為了柏樂園的第二層次;基于主題公園知識產權衍生出來的親子家庭游、研學旅行、拓展團建及會議培訓等項目品牌經營產品成就著主題園區IP新業態的第三層次。柏樂園已不再靠單一的IP形象形成單線核心競爭力,通過策劃成熟的主題娛樂新業態的帶動,創造出核心層、積聚層、衍生層,相互承接著整個園區的產業鏈條。
自然IP極致化千龍湖純然之美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碧水青山,相映相依,便是絕妙的水墨丹青。長沙市望城區格塘鎮的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就是一幅動靜皆宜的山水畫。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有多繁忙,就有多想逃離。都市生活的快節奏激發了現代人骨子里的自然情結。
我們開始向往古樸的村落、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淳樸的鄉俗、向往安寧平和的美好生活,向往一個能讓那顆久居鬧市的心靈獲得短暫寄托的地方。

以山、水、田園、村舍雕琢一首完美田園詩為靈感,打造著星座島、生態山莊、千畝蔬果基地、綜合性體驗手工坊、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商務會議中心6大主題區的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將“水,綠色,有氧,自由,森林,野趣”等內在意向傳遞到外在場景,描繪出一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美好生活畫卷。不同于傳統的人造場景,度假區以自然取景自然,圍繞千龍湖濕地IP劇本,以慢生活的格調,為我們搬運自然美學場景,滿足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濕地、生態、人文”為重點,獨具魅力的濕地與古鎮風貌,是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引領旅游新風尚,提升當地旅游文化性、主題性、互動性,不斷吸引著長三角地區的游客紛至沓來,更逐漸成為輻射全國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在這里遠離現代都市的喧囂,靜處于天地之間,不悲不喜,低訴著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化。千龍湖之美,需要靜靜品味;底蘊之深,需要慢慢體會。徜徉于湖面,輕掬一盈湖水,感受千年的水韻文化。慢行于綠道間,深呼吸,細品滄海桑田,更是它全新IP形象所需要詮釋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