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課學習過程(乒乓球拓展課活動過程)

3月23日15:40,“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南陽市第十九中學全體學生在線同步收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是最鮮活、最感人的即時德育素材,體現課程思政力量,培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航天科技既能強國,能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些看起來抽象的內容,在一次次天宮課堂,一個個實驗中,會讓人不由感慨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是生動愛國主義教育契機。”思政課教師張本旭說道。
同時,“天宮課堂”也是最高端、最生動的科學精神素材,地面天空同步實驗,感受太空奧秘,培育學生理性與實證、探索與創新為核心的科學精神,樹立正確宇宙觀、生命觀。這樣的一節課,創新方法思路,借助教育信息技術,給學生更多直接的視覺沖擊力,加深學生的理解,讓課堂既有學術味,又有生動性和穿透力,航天員以自身為例,也能打破學生與相關科研知識的壁壘,以情優教。
第十九中學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校長劉俊峰認為,此次活動激發學生弘揚科學精神,在學生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在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同時,培育其科學精神,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宇宙觀、世界觀、生命觀和學科觀。
第十九中學歷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建構特色高品質課程,搭建多領域、多場域,可交互、可共享的學習空間。學校將繼續采取各種形式,開展航空航天知識系列主題科普社團活動,作為“天宮課堂”的知識延伸,拓展同學們的視野和見敲黑板!作為一名負責任的編輯,從物理、語文、政治學科角度,給同學們梳理了跨學科知識鏈接,干貨滿滿,注意收藏!
物理知識鏈接
太空“冰雪”實驗
在地球上,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得到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如果再往里加溶質,就會從杯子底部開始往上結晶,出現結晶沉淀。

太空中會是什么結果?
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結晶會像漫天飛雪一樣,在四面八方都結晶。
實驗中,王亞平取出一個袋子,里面裝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她將溶液擠出來,在空中形成一個液體球。

接著,王亞平用一根沾有結晶核的棉棒觸碰了這個小球,如同魔法一樣,液體球迅速結晶,看起來就像一個冰球。

這是因為乙酸鈉溶液在溫度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在這種溶液里只要有一丁點的結晶和顆粒,就能迅速析出大量晶體。
有意思的是,這個看起來像冰球的小球,在結晶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熱量,原來是一個熱球。
“液橋”演示實驗
液橋是指在固體間的小液柱。在地球上,我們讓一滴水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兩只手指慢慢分離,可以看到液橋,但這液橋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幾毫米。因為超過這個尺寸,液橋將無法平衡其重力而垮塌。

太空中會是什么結果?
我們看到,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可以建立起大尺寸的液橋,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氣液界面之間存在著表面張力,使得液體表面如同有一層很薄的彈性薄膜一樣。這一層“虛擬”的薄膜,使得液橋的表面形貌得以維持,不會垮塌。由于液體表面張力很弱,重力消失會讓液體表面張力更加凸顯。例如之前“天宮課堂”第一課里,地面上只能形成小液滴,到了空間站便可以形成大的液球。

水油分離實驗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我們往杯子里同時倒入水和油,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油比水輕,油會浮在上面。

太空中會是什么結果?
我們看到,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油混在水里面,無法分離。

有辦法分離嗎?由于它們的物理性質沒有發生改變,所以可以利用它們的密度不同,使用旋轉的方式,借助離心作用,來使它們分離。葉光富在天和艙內甩起小瓶子,啟動“人工離心機”,水油混合物成功分離。


其實,在天和艙的實驗柜里,就有一臺離心機。平時,航天員會用它來進行血樣、尿樣等醫學樣本的分離和制備工作。
太空拋物實驗
在地面上,你肯定有過這樣的體驗:皮球扔得很高,一會兒就落在地面上;投飛鏢,小飛鏢轉呀轉呀,最后還是落到地上來 ……
太空中會是什么結果?
我們看到王亞平拿出“頂流”冰墩墩,向前拋去,在微重力環境下,冰墩墩沿原有方向勻速向前運動。

這驗證了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狀態或靜止 。
跨學科鏈接
適用話題
科技文明 命運與共
自強自立 復興中華
航天精神 家國情懷
科普教育 激活潛力
科學夢想 星辰大海
崇尚科學 探索未知
(附航天精神)
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
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
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
精彩標題
1.北京明白,感覺良好
2.植夢天宮,翱翔蒼穹
3.浩瀚星空,從這里啟程
4.張開夢想的翅膀,向無窮宇宙出發
5.天宮課堂不是夢,是精神
6.叩天宮之門,答千年一問
7.天空浩瀚無邊,探索永無止境
8.天宮課堂播撒種子,中華復興我來接棒
9.從天宮課堂學航天精神
10.最美的星在天宮
金句集錦
1.夢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堅持,就一定能觸摸到。——王亞平
適用話題:夢想 奮斗 青春 價值
2.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王亞平
適用話題:科學 夢想 奮斗
3.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條長跑路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王亞平
適用話題:困難 堅持 青春 風景
4.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
適用話題:理想 志向 奮斗 拼搏
5.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但無法分享我的自豪,因為在我身后,有強大的祖國,站立著13億多人民。——費俊龍
適用話題:愛國 自強
6.你們能飛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抬多高。——華僑老人
適用話題:復興 自強 愛國
7.一個人夢想實現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體會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景海鵬
適用話題:夢想 堅持 創新
8.即使攀登充滿艱辛,即使沒有到達頂點,登山者卻很享受這個過程。——劉旺
適用話題:奮斗 成功 困難 樂觀
9.是千千萬萬的航天人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是祖國和人民把我們送上了太空。——劉伯明
適用話題:奉獻 愛國 科技
10.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里。——火箭專家、宇宙航行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
適用話題:夢想 毅力 奉獻 勇氣

寫作示范
北京明白,感覺良好
鏗鏘有力的“北京明白”,隱含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無私奉獻,是一位位航天人的無比自信,是航天人在浩瀚星空的探索傳承。輕松幽默的“感覺良好”,表達的是太空漫步的驕傲和自豪,是航天強國的宣告和分享,是每個中國人的感覺良好。(開頭緊扣標題,揭示其深層意蘊,排比句式,增強了文章表現力)
天地對話的時代已漸漸拉開帷幕,天宮課堂的開講將播撒科研的種子。北京明白的是星空更多的奧秘,感覺良好的是中國可以把三尺講臺設在無垠的天空。(進一步闡述,聯系材料,結構嚴謹。)
北京明白,中國更明白,壯麗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為之著迷的航天人,“夢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堅持,就一定能觸摸到。”長河落日,大地瘡痍,奮斗在航天戰線的前輩,為了奔月問天,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從簡陋的科研院所到孤寂的試驗基地,從荒涼的戈壁沙灘到浩瀚的星辰海洋,五十年堅守,五十年奮斗,櫛風沐雨,終讓祖國的聲音傳遍世界星際——“北京明白”,北京明白,中國更明白:偉大的事業都始于夢想,夢想的實現要靠無私奉獻,無私的奉獻能增強自信,無比的自信更激勵傳承。
翟志剛“感覺良好”,航天三人行“感覺良好”,每個中國人感覺也良好。“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但無法分享我的自豪,因為在我身后,有強大的祖國,站立著13億多人民。”走出地球的搖籃,沖破云霄飛向九天,在太空漫步,在天宮開講,“你們能飛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抬多高”這是驕傲,這是自豪,這種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航天奇跡,每個中國人都不自覺挺直了脊梁,昂起了臉龐,邁開了腳步,享受著科技強國的幸福。
“北京明白”是地面的應答,“感覺良好”是天空的回復。天地對話,搭建起地球和星空的紐帶,天宮課堂,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民眾間生根發芽,使思想之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使中國走進偉大的新時代。
新時代屬于奮斗者,要吃苦、要受累,要經得住壓力,要學會在困難中不斷成長,這些我們明白。唯有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不負青春韶華,不負時代和人民重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我們才感覺良好。
精彩時政評論
1.壯麗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無數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后世的壯舉。哥白尼仰望星空發表了“日心說”,布魯諾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仰望星空,召喚著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民眾間生根發芽,使思想之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新華社
適用話題:科學 探索 理想 追求 文明 奉獻
2.相對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因為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追逐夢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實踐。仰望星空,會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讓人們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該如何認識個人和天地之間的關系,如何認識個人對國家和歷史的責任。把個體生命同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夢想放置于集體的夢想之中,不驕不餒、不斷奮進,人生的意義必將更加深邃。——新華社
適用話題:理想 追求 偉大與渺小 家國情懷 生命意義
3.當下,很多孩子已被應試教育搞得筋疲力盡,不愛質疑、不愿提問,更別說提什么標新立異的問題。可這節神奇的太空課,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井噴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看來,只要我們為孩子搭建起寬敞的思維平臺,允許孩子思想奔放,充分理解、包容其不足,孩子潛在的發散性思維就能夠噴薄而出。如果我們平時的教育,能夠多給孩子制造提問機會,這對孩子的潛在發展與創造活力,肯定具有積極作用。——人民日報
適用話題:創新 開放 包容 理解
4.“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里。”當中華大地的先人們仰望星空,暢想嫦娥飛天、牛郎織女時,何曾想到后輩以勇氣與毅力、犧牲與奉獻大踏步走向太空。我們相信,在中國積極推動、合作創新開創世界航天新紀元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光明日報
適用話題:夢想 創新 勇氣 探索 未來
人物素材

王亞平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櫻桃,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從小要強、好學,不僅學習好,體育也棒,擅長長跑。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律師。但17歲高考那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參加了女飛行員的選拔,沒想到竟順利通過體檢,并收到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此她與飛行、與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適用話題:拼搏堅持 愛國敬業
葉光富
16日,是葉光富母親68歲生日,兒子出征就是給她最好的生日禮物。葉光富告訴我們:這些任務由我們三個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負責主操作,有人負責輔助的操作和提醒、幫助,具體的分工我們可以在太空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安排。
適用話題:團結合作 家國情懷
翟志剛
翟志剛和母親的感情深厚,對母親也非常孝順。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剛愛好多,他好研習書法,還擅長交誼舞。閑暇時,翟志剛愛看武打小說,愛看電視小品,他還愛玩電動玩具。翟志剛在航天員大隊非常優秀,反應快,處置特殊情況的判斷和決策非常準確,同時他訓練刻苦,準備充分,此外翟志剛性格開朗,走到哪里都會是一片笑聲。
適用話題:奮斗拼搏 愛國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