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公園景點介紹(天壇公園景點介紹視頻)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天壇公園景點介紹,以及天壇公園景點介紹視頻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一點團建(www.hengaiji.com)喔。
本文目錄一覽:
天壇公園都有哪些景點?
1、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天壇公園景點介紹的場所天壇公園景點介紹,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筑有具服臺、望燈等。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并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臺面,漢白玉柱、欄。
2、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壇外壝北側(cè),坐北朝南,圓形圍墻,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天壇公園景點介紹的場所。皇穹宇由環(huán)轉(zhuǎn)16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
3、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筑有內(nèi)外壝墻、具服臺、丹陛橋,內(nèi)壇墻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墻設祈谷壇門,內(nèi)壇東部有七星石。
4、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墻環(huán)繞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門與祭壇相通。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臺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5、七十二連房,祈年殿東邊在內(nèi)墻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筑。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
6、祈年殿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huán)轉(zhuǎn)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致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
7、丹陛橋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8、齋宮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于祈谷壇內(nèi)壇西南隅。宮內(nèi)建有無梁殿、寢殿、鐘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wèi)專用建筑,均采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墻、兩道御溝圍護。
9、南神廚院,位于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筑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
10、神樂署是天壇建筑之一,位于天壇西外壇,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始見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神樂觀,觀中殿宇眾多,環(huán)境優(yōu)美,開有茶肆、藥鋪,又稱天壇道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天壇公園
北京天壇公園景點介紹 關于天壇公園的介紹
1、天壇公園有齋宮、圜丘壇、祈年殿、長廊、萬壽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景點古跡。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占地273公頃,面積占整個崇文區(qū)的1/4。天壇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墻兩重,形成內(nèi)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
2、天壇是北京“天地日月”諸壇之首,是我國和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壇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無論從架構(gòu)、力學還是美學角度來看,天壇都是出類拔萃、舉世無雙的建筑杰作。現(xiàn)已辟為公園開放,昔日的皇家壇廟現(xiàn)已成為北京市區(qū)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園。
3、最佳的時間應該是春秋兩季。這是因為天壇的綠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夠的遮陽,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容易中暑;如果冬天去又太過于冷清。但冬天去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這個冷清的時段好好體會天壇那些聲學建筑物(三音石、回音壁等)的效果。當然,不管是什么季節(jié),想仔細欣賞那些古建筑就最好早點去。
天壇公園景點介紹
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qū)永定門內(nèi)大街東側(cè)。占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
天壇公園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nèi)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
主要建筑在內(nèi)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nèi)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nèi)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018年7月12日消息,天壇公園將再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2018年9月,下調(diào)公園每日最大承載量,5.8萬人調(diào)至5萬人。
擴展資料:
據(jù)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于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后,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于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繕、擴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景點介紹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于天壇公園景點介紹視頻、天壇公園景點介紹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一點團建(www.hengaiji.com)進行查找喔。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